發展歷程
發展歷程
風雨兼程二十載 “食勢”造就“華興鴨”
從1995年廣西柳州一個不起眼的殺鴨攤小作坊,到如今年屠宰肉鴨5560萬羽,年加工肉鴨16.68萬噸的中國較大規模專業肉鴨屠宰加工基地,20多年來,廣西華興食品集團堅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的食品安全信念,用一只只肥美新鮮的肉鴨創造出了輝煌“食勢”。
因地制宜謀出路 好產品開拓好市場
肉鴨養殖業是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已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新增長點。由于鴨肉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富含有益于人體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且屬于中醫理論中的涼性食物,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更加上它烹飪方式多樣,物美價廉,是城鄉居民日常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在我國南方地區深受歡迎。廣西正是我國南方肉鴨生產和消費所占比重較大的省份之一。
1995年,華興事業在廣西柳州起步。所謂的起步,即是五、六個創始人從一個普通的殺鴨攤小作坊做起,純手工屠宰肉鴨,再用擴音喇叭沿街叫賣,同時也做肉鴨副產品的生意。
那時,當地的肉鴨屠宰行業比較混亂,一直沒有形成規模,也做不到行業聯合。吳繩通、吳繩輝等幾個創始人認為肉鴨屠宰應該以工廠化、標準化的模式運作,這樣才能使肉鴨從養殖到屠宰加工實現一條龍式流水作業。于是,他們在山東綜合考察了當地市場后陸續開辦兩家工廠——2002年在濰坊辦廠,緊接著又于2005年在臨沂辦廠。2006年通過廣西南寧市興寧區政府招商引資在廣西南寧設立廣西華興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政府招商引資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開弓沒有回頭箭,只有一往無前,才能打拼出自己的江山。創業多年來,華興始終堅持“產品質量為企業命脈”,在產品的選材、用料和加工生產過程中,嚴格把控產品質量關,認真執行“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的質量管理要求,使品牌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一系列榮譽。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華興由最早的家庭小作坊發展為今天集種鴨、孵化、養殖、屠宰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股份制民營企業。
截至2016年,華興主導的“華興牌”肉鴨鮮凍產品品種達40余種,公司通過IS0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S0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其中,廣西華興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自有的養殖基地已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所養殖的肉鴨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12年華興牌冰鮮鴨榮獲“第二屆廣西名特優農產品交易會產品獎銀獎”,2013年榮獲“桂林博覽會金牌”, 2014年被全國體操錦標賽和第45屆世界體操錦標賽指定為肉鴨產品供應企業。產品銷售覆蓋全國,同時在沃爾瑪、華潤萬家、華聯、人人樂等大型連鎖超市均有銷售,并與多地經銷商、企事業單位及學校食堂簽訂了長期供貨協議。
“公司+農戶”雙贏 創業不忘社會責任
廣西人雖然愛吃鴨肉,可大部分農村養殖戶仍是以家庭式小規模養殖為主。小規模的家庭式飼養條件差,鴨苗供應不穩定,飼養管理條件落后,衛生防疫條件差,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受市場的波動影響大,導致養殖效益不明顯。何況廣西大型肉鴨加工廠較少,肉鴨產品絕大多數只能以鮮活銷售為主,而鮮活鴨運輸力十分有限,銷售市場半徑小,更加容易造成污染與疫病的產生。
注意到這個情況后,華興開始以“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服務民眾。目前,廣西合作農戶有200戶,公司統一給養殖農戶提供鴨苗、飼料、防疫藥物來進行合作養殖,在滿足約定養殖天齡或重量后按市場價統一回收。公司服務中心的專職技術人員和獸醫師也會組織新養戶進行養殖前培訓,并在養殖過程中定期走訪各養戶,對養殖過程進行監督和指導。
作為廣西食品安全協會常務副會長單位的華興食品集團,隨后又開展出“企業+合作組織+農戶”“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帶動了行業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為延伸產業鏈發揮了巨大作用。其中,廣西華興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所承擔的《肉鴨安全加工技術研究與示范》和《肉鴨網上高效養殖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項目總產值36000萬元,利潤3130萬元,帶動當地及周邊地區200多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通過養殖實現農戶增收3800萬元。
記得2013年禽流感疫情擴散期間,公司產品銷售受阻,在庫存大批量堆積的情況下,仍然兌現跟養殖戶按時按價回收的承諾,保障養殖戶利益不受市場影響,由企業承擔市場風險和資金周轉的壓力。也正是企業信守承諾,才在這次危機中憑借良好的社會信譽,度過難關。
通過肉鴨規范養殖、安全加工技術體系,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在促進企業穩步健康發展的同時帶動了周邊農戶致富增收。通過示范引導同行自覺應用先進技術,提高行業產品質量,增強消費者信心,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促進廣西肉鴨食品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齊頭并進。華興食品集團能成為企業總產值高達20億元的當地龍頭企業,離不開這種“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寬廣胸襟。
多項自主知識產權 科技帶動企業騰飛
隨著國家政策對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視在不斷加強,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認識與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此時,建立一個規范化、專業化的肉鴨養殖屠宰工廠不但能更好增加企業利潤,也迎合了社會發展的需求。
近幾年來,華興在肉鴨屠宰加工領域上不斷摸索進行技術創新。2012年初,華興自主研發了鴨肫處理新工藝,既提高了鴨肫的產品質量,又提高了員工工作效率。2013年初,華興研發了風冷排酸技術。鮮鴨經清洗消毒水冷后進行風冷排酸,低溫保鮮,在一定的溫度、濕度和風速下將肉中的乳酸成分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酒精后揮發掉,并使細胞內的大分子三磷酸腺苷在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鮮味物質基苷IMP(味精的主要成分)。經過排酸后,鴨肉的口感得到了極大改善,味道鮮嫩;鴨肉的酸堿度也被改變,新陳代謝產物被最大程度地分解和排出,從而達到無害化;同時改變了鴨肉的分子結構,有利于人體消化吸收。南寧某連鎖超市生鮮區售貨員接受采訪時說:“我們選用的就是華興鴨,首先它是全程冷鏈物流,質量有保證;其次它這個技術好像比較先進,顧客反映口感比農貿市場上宰殺的鴨子好?!?/p>
經過不懈摸索,公司的主導產品白條鴨、半片鴨等40余種“華興牌”肉鴨食品,關鍵技術知識產權均來自于公司的自主研發。產品生產的相關技術則來源于公司四項肉鴨深加工技術相關專利:一種屠宰生鴨肉質保鮮的方法、一種應用于家禽脫毛的食品級脫毛蠟回收再利用的方法、一種鴨子屠宰后冷干方法、一種應用于肉鴨養殖的網養系統。當公司項目部員工對記者介紹這些技術時,他們的語氣中無不飽含著對公司實力的自豪與信賴。
此外,公司也十分注重產、學、研的結合,采取“院企合作”及“企業強強合作”等多種方式,使公司技術研發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如與廣西大學等高校建立長期的人才培養、共建協議,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畜牧研究所合作的“肉鴨安全加工技術研究與示范”、“畜禽水產高產高效標準化健康養殖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等科技攻關項目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華興食品集團董事長吳繩通認為,食品安全既包括生產安全,也包括經營安全;既包括結果安全,也包括過程安全;既包括現實安全,也包括從發展角度要求食品的獲取需要注重生態環境的良好保護和資源利用的可持續。在他看來,華興作為廣西肉鴨加工行業的龍頭企業,在滿足盈利的基本目標之上,必須承擔起為社會食品安全出一份力的責任。
“誠懇做人、踏實做事、品質優良、精益求精”,對于一個擁有3500多名員工的大型企業來說,不單單只是印在宣傳冊上的標語口號那么簡單,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企業文化,從上到下,被每個勤懇團結的華興人實踐著、努力著,用“食勢”造就自強不息的“華興鴨”。